解码这十年:蓝天保卫战有成效   “中山蓝”成新常态

2024-02-14 珍珠棉

  陈立维是中山石岐人,他17岁拍第一张照片,18岁买第一台相机,年近60岁的他热爱摄影40年,获得过国家、省、市各类摄像奖项。作为中山本地人,陈立维最喜欢拍摄的题材就是中山的城市风光、民俗文化,他的电脑里,按照年份、类别,储存着多年来他拍摄过的作品。2012年的雾霾,也能在陈立维的作品中找到痕迹。

  中山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立维:“在龙舟节期间我们去拍这个赛事,这个盛事拍大景的时候会拍到后面的景物和天空可以看出来是很灰,这些图片就需要后期去处理一下,但是怎样去除薄雾都好,跟原本就空气透视好 ,空气好的情景完全是两回事。”

  陈立维说,城市风光照的最佳的拍摄时间是每年6月至8月,很多摄影比赛也集中在这个时段。以前没有无人机航拍的时候,每次拍摄都需要爬到高楼楼顶选取角度,那些年雾霾又非常严重,往往要等到大雨过后,雨过天晴才能拍到相对满意的照片,费时也费力。这些年,中山空气质量显著改善,陈立维深有感受。

  陈立维说:“这几年天空越来越漂亮,空气慢慢的变好,特别我现在有了无人机之后,我的角度比较灵活,我经常会航拍城市风光,发现城市风光因为空气透视好了,很远的远山和景物我们都可以纳入取景框里。”

  记者邝献武:“对于市民来说,空气质量的改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雾霾减少,能够正常的看到蓝天白云,但是对于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空气质量的改善并不是这么简单的,里面涉及到PM2.5 PM10、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的达标情况,中山市也建成了‘9+300’的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系统,这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就是这里面之一。”

  在市生态环境局的“中山智慧环保平台”上,一个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分布在中山各镇街,不仅能直观地看到每个站点的空气质量指数,各种污染物的实时情况也能一目了然。以治理雾霾最主要的指标PM2.5为例,中山2013年的PM2.5年均浓度为49微克,经过多年努力,现在PM2.5年均浓度已降至20微克,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Ⅱ级标准。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大气与应对气候变化科科长谭兆腾:“这么多年空气污染的治理,其实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工程,我们近几年在PM2.5的整治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是跟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密度的增加、汽车增多等一系列因素下,这几年的臭氧污染也逐步出现,面对新的问题,近几年我们也对臭氧污染做出了很多针对性的措施。”

  臭氧污染的大多数来自是内燃机、发电厂排放的气体、汽车废气和工业排放物等氮氧化物气体和挥发性有机物。近几年,中山成为省内极少数全市域禁燃高污染燃料的城市之一,除热电联产火力发电企业机组外,全市燃煤锅炉100%完成清洁能源改造。在省内率先将全市锅炉及炉窑实现分级管控,累计完成1064台锅炉及炉窑的分级认定工作。

  2016年,中山在全省率先提出以“集聚发展、集中治污”理念建设“共性工厂”。多年来,这一成功实践经验在全省范围内得到了推广。2021年,“共性工厂”理念在中山市推动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的大潮中升级为“环保共性产业园”,分布在14个镇街的24个共性工厂、环保共性产业园正有序推进。横栏镇云瑞包装环保共性产业园就是这里面之一。产业园主要招引泡沫、珍珠棉加工公司,这一些企业普遍规模都比较小,没有专业的环保设备,在工艺流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基本都是直排,对周边大气环境能够造成严重污染。

  云瑞包装环保共性产业园招商总监冯学强:“园区这边会投整体的VOCs处理设备,设备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会像厨房的抽油烟机一样,将产生的废气会吸附出来之后,在楼顶有台机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才排放出去。”

  此外,中山还实施VOCs(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减二增一”、VOCs准入政策。“十三五”完成“一企一策”整治企业301家,VOCs减排约2.19万吨,完成核查销号企业537家,销号率100%。对200家重点餐饮油烟单位开展在线监控,并在全省首批大范围运用“天眼”AI技术快速识别并处理露天焚烧违法事件。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娟:“近年来我们局也是全市首批实施轻微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不予处罚的行政部门,截至到目前,我们局已经对近70个轻微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实施不予行政处罚,并组织了4次针对违法企业的教育培训。”

  中山市社会建设研究院院长匡和平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十九大报告更强调生态文明的以人为本。具体到中山来看,无论是大气、土壤还是水污染治理,都是在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山市社会建设研究院院长匡和平:“这个符合我们的祖国、民族发展的要求,更符合我们人的发展需要,一个美好的、美丽的生态环境,所以未来我们围绕美好生活,生态环境这一个方面我们有信心,会做得慢慢的变好,我们也看到现在是一年比一年好。”